• 从明星桥看更美好的明天

    在1945年的整个春季,栗源堡地区军民凭借简陋武器,先后取得明星桥四战四捷、铁炉泉郭家保卫战胜利,歼敌数十人,彻底粉碎了日军侵占宜章腹地的阴谋。[详细]


  • 正义枪声 历史回响——兴安岭下的“中村间谍案”与抗战序幕

    哈尔滨日本陆军特务机关通过美色,从李德保口中获得了关玉衡以日本军事间谍罪秘密处决中村震太郎等4名日本军事间谍的全部情况,并缴获了李德保抵押在大兴当铺的契票物证。[详细]


  • 陡沟大反攻:沉重打击日伪顽军   

    路东中心县委和汝正确县委带领地方武装紧密配合,向老店一带的顽军展开了大反攻,先后在老店、潘庄、陈庙、二陈庄等地,击溃了顽军十五纵队袁家政支队等部,敌人丢了很多尸体向东逃窜,我军缴获许多枪支弹药。[详细]


  • 任芝铭:风雨百年路 赤诚爱国心

    1925年春,任芝铭积极开展河南国共两党发起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工作,为建立河南国共合作的革命局面而奔走呼号。后来,国民党军队卷土重来,任芝铭在新蔡县无法存身,前往重庆大女儿家中暂住。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任芝铭仍坚持学习马列著作,深入基层调研,努力为党工作。[详细]


  • “抗战英雄村”杨屯红色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抗战英雄村”杨屯村近年来始终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放在重要位置,深入挖掘本土英雄故事、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让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被更多人铭记,让“爱国爱党、奋勇担当”的红色血脉持续传承。[详细]


  • 革命先驱王景瑞:矢志不渝跟党走

    1947年10月,王景瑞带领300多名游击队队员与豫皖苏挺进纵队会师,随后汝正确信工委改为汝正确县委,他任书记、政委兼县长,带领县大队开展打恶霸分粮食斗争,袭击宋店乡公所,缴枪20多支,截击国民党军20师,活捉敌兵10多人。[详细]


  • 传奇英雄孙继库

    土坯房换成了亮堂的楼房,村道上铺了水泥,路边真的栽了果树,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像极了当年少年杨靖宇念叨的光景。   阳光爬上老槐树的梢头,叶片的影子在青石板上晃啊晃。[详细]


  • 浩气长存励后人——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记事

    ” 翻开纪念馆内的留言簿,参观者的留言,字字句句感人至深:“铮铮铁骨战强敌,血肉之躯筑长城”“杨靖宇将军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民族气节,什么是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他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耸立在天地间”“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新的...[详细]


  • 英雄从这里出发 —— 杨靖宇将军故居探访

    村民们路过故居时,总会放慢脚步,仿佛在跟杨靖宇将军说:“你看,咱过上好日子了。”门内的老树还在守着,门外的乡亲们也记着——记着那个从李湾村走出去的少年,记着他在白山黑水间的呐喊,记着他用生命写就的那句“忠贞报国”。[详细]


  • 李海涛:从乡绅之子到革命先锋

    更让人动容的是,这个家族长子像块吸铁石,把整个李家都吸进了革命队伍——八位亲人先后投身革命,昔日的乡绅宅院,从此成了藏着红旗的堡垒。李海涛带着遂平地下党员吴雨、李海涵等人,趁着夜色离开家乡。[详细]


  • 浩气长存励后人

    ” 翻开纪念馆内的留言簿,参观者的留言,字字句句,感人至深:“铮铮铁骨战强敌,血肉之躯筑长城”“杨靖宇将军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民族气节,什么是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他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耸立在天地间”“我们要继承革命遗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新的篇...[详细]


  • 我所目睹的日本侵略军在汝南的罪行

    日军对汝南县城几次轰炸后不久就进驻了汝南城。寨外西南丁营村,一名为日军挑弹药的男子逃走后被抓回用刀砍死……太惨了。日军投降后,我和父母返回汝南县城。日军撤离县城集中受降时,居民愤怒地往日本鬼子队伍里吐唾沫,扔土弹。日军个个灰溜溜的,凶恶的气焰再也没有了。[详细]


  • 铁血丹心映山河——忆新四军老战士霍俊亭的抗战岁月

    抗日战争硕果累累   在外公的抗战记忆里,战斗任务非常艰巨,既要对日伪作战,又要防范国民党军队的武装骚扰和摩擦,每天不是在战斗就是在战斗的路上。据外公讲,他参加的重要抗日战役有:1941年的侏儒山战役,此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并在汉川、汉阳、沔阳(仙桃)地区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详细]


  • 全民族抗战,台胞从未缺席

    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义勇队队员及台湾少年团团员中的大部分人回到了光复后的台湾。在台湾义勇队纪念馆里,有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原主任陈云林的题词“舍生忘死,浩气长存”,以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首任会长汪道涵的题词“台湾义勇队在金华”。[详细]


  • 孤山冲筑牢绾毂中原红色堡垒

    特别是以确山孤山冲为中心的豫南抗日根据地创立后,大批革命青年和知识分子奔向这里。7月,豫鄂边四地委和四分区决定拔掉日军在竹沟的据点,命令四分区警卫营配合确泌桐县总队围攻竹沟。[详细]


  • 痛歼日寇 横扫伪顽

    下午,部队包围陡沟镇,国民党豫南挺进军第二十纵队一部凭借寨墙负隅顽抗,南下支队连攻半日未克。1月23日,南下支队渡淮河南下,在信南与李先念、陈少敏等胜利会师。[详细]


  • 爬头寨战斗告捷

    开明人士高章亭、王子玉等率部与新四军合作接受改编,豫南游击兵团迅速壮大。在中共河南省工委和河南挺进兵团的领导下,豫南抗日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反“扫荡”、反“围剿”斗争,横扫豫南敌伪顽势力,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详细]


  • 闵兰俊:点燃正阳民众抗日烽火

    在正阳逃难期间,孙维理的父亲结识了闵兰俊,当时,闵兰俊经常以学堂为掩护,把陌生青年送到“山里”,后来才得知闵兰俊运送“山里”的青年是加入新四军。一个日本鬼子突然去抓闵兰俊,闵兰俊脱掉大衣扔给日本鬼子,趁机逃跑,鬼子边追边开枪射击,顿时大乱。[详细]


  • 同心筑起“华中人民的长城”——追寻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坚持敌后抗战印记

    1944年,毛泽东在修改审定10月1日《解放日报》社论时指出,新四军“已经成了华中人民的长城,成了华中人民血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血脉赓续,薪火相传,新四军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盐阜儿女奋勇向前。[详细]


  • 鲜血浇开苏南抗战的胜利之花——寻访塘马战斗的烽火印记

    塘马村不仅修建了塘马战斗纪念广场,恢复了新四军十六旅司令部、政治部和苏皖区党委、苏皖特委、“火线剧社”等多个旧址,还设立了红色党群文化中心和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等。在红色精神的激励下,村民也积极发扬先辈的拼搏精神,修建塘马水库,为农业生产、防汛防旱筑牢根基。[详细]


  • 统战英烈王恩九:赤胆忠心为革命

    1938年5月,奉周恩来之命,王恩九来到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确山县竹沟镇,担任新四军八团队驻竹沟留守处交际副官,负责东线驻马店、信阳、汝南等地的统战工作。11月11日,国民党顽固派武装突然围攻竹沟,王恩九和中共河南省委领导同志一起率领竹沟军民奋起反击。[详细]


  • 柳朝琦:以笔为枪的生命绝唱

    走进卫河县抗战烈士陵园,刻有“《冀鲁豫日报》记者烈士柳朝琦纪念碑”的墓碑在苍松翠柏间格外醒目。读着一个个柳朝琦的采访故事,依稀听到柳朝琦办报时铁笔刻写蜡纸的沙沙声响。柳朝琦,已成为新闻界的学习楷模。[详细]


  • 绾毂中原赤旗扬——汝上遂抗日根据地开辟纪实

    随着新四军豫南游击兵团挺进淮北地区,豫鄂边区党委积极着手筹建豫南抗日民主政权。南起确山刘店,北抵上蔡黄埠,东至沈丘、项城边境,西达遂平石寨铺、驻马店顺河店——纵横百里、人口数十万的汝上遂抗日根据地,与南邻的汝正确抗日根据地胜利连成一片。[详细]


  • 豫南烽火淬尖刃——汝正确抗日根据地开辟纪实

    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前夕,汝正确县总队已壮大为独立团,整编入河南军区独立旅,随后县委以留下的武装为基础,又扩充七八百人,恢复了县总队的建制,成为插在豫南敌后的不屈旗帜。汝正确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豫南敌后坚持抗战、发动群众、浴血奋战的缩影。[详细]


  • 豫南游击兵团挺进河南敌后战场

    为尽快打开豫南淮北局面,豫鄂边区党委决定信(阳)应(山)独立二十五团3个连与已挺进淮北的淮南支队3个连组成豫南游击兵团先遣队。[详细]


  • 孙继库:追随万里不改初心 甘洒热血坚守信仰

    出狱后,孙继库依然牢记使命,继续前往江西瑞金寻找党组织。1986年,原中原局印刷厂厂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齐光在北京接见老区代表时,深情撰文悼念孙继库以作纪念,同时题词“孙继库同志牺牲处”。2003年清明节,民政部门怀着庄严与敬重,重新为孙继库烈士立了墓碑。[详细]


  • 全国地市媒体新闻行动汇聚强国复兴磅礴力量

    驻马店日报社全媒体平台开设《寻访抗战烽火中的驻马店力量》专栏专题专刊,深入采访挖掘杨靖宇将军故里、“小延安”确山竹沟、新四军《拂晓报》等红色资源,热情讴歌党领导下全民族抗战的驻马店故事。[详细]


  • 高培显:誓死抗日保家国

    高培显与朱冠英紧急召开会议,决定抢修工事,固守待援,与陈法寨百姓共存亡。他与朱冠英等人商议后决定:固守到第二天天黑后突围,宁可流血牺牲也要掩护百姓安全撤离。天刚拂晓,日军便从四面发起猛攻,炮弹呼啸着轰塌了南门楼。[详细]


  • 张旺午:青山埋忠骨 信仰铸丰碑

    1935年,张旺午奉命赴陕南联络红二十五军,行至白河桥遭遇敌军盘查,他将密信巧妙地藏在破旧的伞柄之中,主动将伞递给敌人:“老总,这伞破得不值钱,送您了。”敌人不屑地踢开雨伞,只搜走了他身上的两块银元,却万万没想到,那被丢弃的伞柄里,藏着关系边区存亡的绝密信息。[详细]


  • 嵖岈山抗战烽火

    特别是母猪峡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震慑了豫中地区的敌伪顽势力,鼓舞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士气,各县党组织也逐步得到恢复,初步打开了豫中地区抗日斗争的新局面。豫中军分区辖挺进二团、四团、七团、十五团和嵖岈山独立团(又称遂平独立团)、西平独立团、叶舞支队、确西支队等抗日武装。[详细]


  • 开国少将周庆鸣:烽火淬忠诚 奋斗写华章  

    同年11月,竹沟惨案发生时,任青年突击队队长的周庆鸣沉着应对,组织进步青年学生突围,配合警卫队阻击敌人,成功掩护省委机关和新四军八团留守处安全转移到四望山,为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1947年春,周庆鸣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第十师参谋长。[详细]


  • 雄师绾毂中原 红旗漫卷河山

    正如杨靖宇诗作描述的那样:在民族危亡时刻,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联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构成,必将彪炳千秋、激励万代。《拂晓报》为抗战而生 本报记者 张 锟   刘少奇竹沟办公室旧址前的石榴树。[详细]


  • 烈火淬炼 砥砺初成

    彭雪枫抵达竹沟后,便以八路军总部少将参谋处长身份,携手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林凯,代表省委全面执掌竹沟大局。大军东征之际,为妥善安顿伤病将士、随军家属,并维系至关重要的交通联络,新四军军部当机立断,在竹沟设立第八团队留守处。[详细]


  • 乌云之中见青天 竹沟就是“小延安”

    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率领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从竹沟南下,到武汉外围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并创建抗日根据地。新四军重建军部后,成立7个师,其中新四军第二师、第四师和第五师基干队伍均从竹沟出发,汇合各地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另外三师、七师也有从竹沟派出的干部和战士。[详细]


  • “天中赤子”周骏鸣:三条破枪“炼就”铁血雄师

    1938年1月,周骏鸣荣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团长。周骏鸣率部队一道行动,其间共击退顽军10多次进攻,坚守主阵地达7昼夜,歼敌3000多人,彻底粉碎了顽军企图东西夹击、消灭江北新四军的阴谋,奠定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详细]


  • 统战星火耀竹沟

    最终,别廷芳承诺“停止反共,永不反共”,并派兵驻防竹沟西部协防,协助新四军剿匪。此举化解了竹沟西线威胁,为华中抗日根据地开辟赢得宝贵时间。为做通他的工作,彭雪枫只带一名警卫员亲赴泌阳争取王友梅。竹沟的存在,全靠统战工作的开展与巩固。”[详细]


  • 李先念率部挺进武汉抗战前线

    后经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提请中共中央同意,李先念任豫鄂边区军事部长。会议最终决定成立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下辖5个团队,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任政治委员。1939年11月,将豫鄂边区的武装力量统一扩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详细]


  • “小延安”竹沟挺起中原抗战脊梁

    竹沟如火如荼、生机勃勃的大好革命形势,让刘少奇非常高兴。 烽火岁月中,竹沟是党中央与中原局向中原各地输送干部的“人才枢纽”、调拨经费物资的“补给总站”、维系各方联络的“红色动脉”。[详细]


  • 豫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发轫

    第八团队的改编和特委党组织领导力量的加强,使鄂豫边区革命斗争形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一批红军干部充实加强到第八团队,地方党组织和群众抗日团体迅速发展壮大,使部队建设走向了全面发展阶段,整个边区呈现一派朝气蓬勃的新景象。[详细]


  • 日寇悍然侵犯战略要冲驻马店

    5月22日中午12时许,18架日军飞机再次轰炸驻马店城区、飞机场及附近段庄,炸死我同胞200多人,飞机场被毁,段庄被夷为平地,西刘庄一带炸毁民房2000多座。12月15日,4架日军飞机又一次轰炸驻马店城区,炸死炸伤居民30多人,炸毁房屋50多座。[详细]


  •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铁血信仰照耀复兴新程

    现今,在杨靖宇将军感召下,东北抗日联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熔铸的东北抗联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进。[详细]


  • 何伟:从汝南学子到治国栋梁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何伟投身武汉学生爱国运动,筹建抗日救国会,创办《新女性》《新文学》刊物,组建武汉文化界抗日救国会。1949年武汉解放,何伟任军管会秘书长,短短数月扭转城市混乱局面,被邓子恢称赞“为武汉新生立了大功”。[详细]


  • 胡友禄:豫南烽火炼就的“铁骨硬汉”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已成长为革命骨干的胡友禄与同伴在刘店组织抗日保乡会,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挑饼少年到抗日勇士,从铁窗硬汉到建设尖兵,胡友禄用一生诠释了“坚定信仰、勇于担当”的革命真谛。[详细]


  • 烽烟起苏南 军民铸丰碑——“江抗”东进抗战的故事

    1940年4月,新四军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抵达常熟,组建东路军政委员会,将新“江抗”更名为“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复称“江抗”)。[详细]


  • 一副楹联话将军——浅谈杨靖宇将军的文化素养和文艺创作

    歼灭日匪,今田全队,我军战斗好。同志快来,高高举起,胜利的红旗!白山黑水齐出动,   复兴我中华。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伟大的民族英雄杨靖宇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卓越的文化创造力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详细]


  • 旌旗出竹沟——李先念率部挺进武汉抗战前线

    1939年1月14日,李先念在竹沟北窑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最终决定成立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下辖5个团队,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任政治委员。1939年11月,将豫鄂边区的武装力量统一扩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详细]


  • 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小延安”竹沟挺起中原抗战脊梁

    后经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提请中共中央同意,李先念任豫鄂边区军事部长。1939年1月14日,李先念在竹沟北窑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最终决定成立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下辖5个团队,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任政治委员。1939年11月,将豫鄂边区的武装力量统一扩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详细]


  • 青山巍巍铸丰碑——寻访虎头山战斗的抗日烽火印记

    至此,当年在虎头山战斗中牺牲的新四军战士姓名才得以为后人所知。[详细]


  • 彭雪枫挥师东征

    这支英雄部队在彭雪枫的领导下,以灵活的游击战术消灭日伪有生力量,先后歼灭盘踞在太和、界首、蒙城、涡阳的日伪军2000多人,成功遏制了日伪军的疯狂进攻,巩固扩大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抗日烽火渐成燎原之势。此举化解了竹沟西线威胁,为华中抗日根据地开辟赢得宝贵时间。[详细]


  • 张九英:孤胆除奸佞 忠勇赤子心

    经张九英反复劝导,父亲张畏三从疑虑到认同,最后挺身而出担任了刘店联保主任。行动仅六七分钟,赵崇武毙命,张九英全身而退,机枪、长短枪20多支尽入囊中。张九英走了,年仅三十四岁。刑场上未尽的呐喊,早已汇入人民解放的磅礴洪流,化作信仰永不褪色的徽章,至今映照天中大地。[详细]


  • 脱下袈裟赴国难 芦苇荡里铸传奇——寻访水乡“僧抗队”

    “红色文化成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流淌不息的精神长河   日本投降后,僧抗队于1945年底整编:部分编入溱潼县独立团,部分转做地方工作。如今,仓场村的祖师庙内,古银杏依旧枝繁叶茂,“苏中里下河叶甸区僧抗队旧址”牌匾分外醒目。僧抗队的队员们以行动证明:信仰可寄于经卷,亦可熔于烽火;[详细]


  • 忠诚战士孙石:在豫南成立新四军后防机关

    新四军留守处主任彭雪枫热情接待,其队伍被改编为新四军豫南抗日挺进大队第一中队,孙石任中队长,为表革命决心,改名“孙石”。他深入乡村发动群众,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孙石的一生,是为革命奋斗、为人民奉献的一生。[详细]


  • 百家全媒体矩阵接力传播 百万阅读量凝聚读者共鸣   

    镇江市民陶春反馈,南宁战友在当地媒体读到镇江抗战故事后同样激动,印证地方媒体构建的全国传播矩阵,将区域抗战历史这一全民精神遗产更深度融入民族集体记忆。全国多家媒体发起“给1937年先辈的信”征文,引导青少年以书信穿越时空、对话历史。技术赋能与机制创新为新闻行动提供坚实支撑。[详细]


  • 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峥嵘岁月

    推荐线路:驻马店市(经京港澳高速、淮内高速,从邢集收费站下高速)→尖山革命纪念馆(信阳市平桥区邢集镇)→鄂豫边红军游击队诞生地(邢集镇高堰村小石岭庄)→榨楼革命纪念馆(南阳市桐柏县回龙乡)→鄂豫边省委革命旧址(驻马店市泌阳县焦竹园)→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旧址(泌阳县铜山乡邓庄铺)[详细]


  • 80年后,军号依旧响起——寻访苏南抗日战争的不灭印迹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孙志军认为,韦岗首战的胜利,对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具有奠基作用。   惠农银行是新四军在江南敌后创办的第一家银行,惠农币是苏南根据地最早发行的“抗日货币”。也正因兵民团结一心,苏南抗日根据地才真正成为当时全国六大山地根据地之一。[详细]


  • 全民族抗战,烽火在这里点燃——倾听卢沟桥畔“以死报国”的声声呐喊

    3营官兵连日来目睹日军的频繁演习,早已愤慨万分,摩拳擦掌,一致表示:誓死抵抗,愿与卢沟桥共存亡。8月13日,日军又把战火烧到上海。(据“北平抗日斗争历史丛书”《北平抗日斗争遗址遗迹纪念设施》)[详细]